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讯 记者最近几天获悉,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揭示了维生素C缺乏小鼠肾损伤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提供了维生素C缺乏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和细胞类型特异性DNA/RNA表观遗传修饰的证据,阐明了维生素C缺乏肾脏的细胞和分子表型特征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
通过对维生素C缺乏小鼠及同窝对照小鼠的肾脏进行病理学,单细胞RNA测序,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和甲基化RNA免疫沉淀测序,研究人员首次绘制了维生素C缺乏肾脏的多组学图谱研究发现,在自然断奶7周半后的维生素C缺乏小鼠肾脏中出现了急性肾小管坏死,而急性肾小管坏死是引起急性肾损伤的最常见因素
此外,缺乏维生素C的肾脏中DNA高甲基化先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组织学表型暗示,DNA表观遗传改变可能驱动疾病的发生发展最值得注意的是,预防性补充抗氧化型维生素C衍生物——抗坏血酸磷酸镁可促进DNA去甲基化,并防止顺铂诱导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该研究证实了维生素C是肾内稳态所必需的物质,提示维生素补充可能是降低肾损伤风险的途径,为维生素C作为维持肾内稳态的表观遗传调节剂提出了新的见解和思路,并为预防危重患者的肾脏损伤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但是,蔬菜,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C却不会发生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因为食物中的抗氧化剂,具有进行生化平衡的特点。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通过摄取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食物来得到补充,而不要轻易口服维生素C药物,如果病情确实需要服用,也应将每天的服用量控制在300毫克以内为宜。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