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市成片旧改和“两旧”改造项目推进,在老城厢大面积旧改征收过后,社区内原先的便民服务阵地也面临旧改,无法使用。在新的阵地尚未落地的过渡期,如何解决广大居民对于公共空间的需求?在黄浦区老西门街道,一项正在开展中的“10平米计划”弥补了这些缺陷。
据老西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姚恒衡介绍,街道积极挖潜打造的“10平方米”计划,因地制宜将各居民小区闲置的公共配套场所,改造成小而精、具备复合功能的楼组内的“微服务”阵地,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乐享便利,使得原本需要1-2年打造的大型服务空间,化为一个个家门口的10平方米,不到2个月就能完成改造,降本增效的同时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门口,增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持续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沧海苑大楼底层的公建配套——门厅室原先堆满建筑垃圾,如今已化身为居民共享空间,居民们自发搬进了桌椅、沙发、绿植,用绘画跟照片将原先局促逼仄的灰色空间布置得温馨舒适。平日里,居民经常在里面聚会,共同商议小区业主间的大小事宜,热闹又和睦地推进居民自治共治。不仅小区居民们自发在这里举办各类活动,街道社区也会不定期在这里开展各类为民服务。对许多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有了这样的公共空间,不出小区、不出楼栋、不受天气影响就能满足休闲娱乐需求或“带娃”社交的需求。
蓬莱大厦一楼的两处闲置仓库,则被打造成具备复合功能的小型阵地——“悦读空间”和“蓬莱阁”,以“微改造”实现居民生活品质“精提升”。由居民捐赠的各类书籍是“悦读空间”的主角,让“一老一小”都能在这里找到阅读的快乐,满足居民对高质量阅读与便捷阅读的文化需求。“蓬莱阁”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可以变身为议事堂、弈棋馆、休憩庭、健身苑、睦邻廊等多种形态,居民在这里不仅可以聊天聚会、临时会客,还能通过下棋对弈、健身锻炼等活动增进大厦邻里间的感情,从“陌邻”走向“睦邻”。?
这两处“10平米空间”的启用,不仅为居民搭建了交流平台,解决了小区活动场地短缺的问题,同时将优质资源直接链接进小区对接居民需求,为“最后一公里”服务供给提质增能,更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志愿公益服务的热情,推动文明社区治理良性循环。据悉,在老西门街道,这样的“10平米空间”已建成9处,有3处正在建设中。除了在小区挖掘闲置空间,老西门街道还积极打造“楼宇10平方米”,位于安基大厦大堂内的“安基盈+服务站”,已经成为白领们闲暇时爱去的“公共客厅”。?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