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的牡丹、湖北武汉的樱花、江西婺源的油菜花、西藏林芝的桃花、广东广州的木棉花……又是一年好春光,赏花踏青正当时。迎着春日暖阳,“鲜花经济”的热度持续攀升。
多年来,一些地方依托自身文化特色和资源禀赋,持续打造了一批赏花旅游品牌,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很显著。这些可供借鉴的案例也为更多的地方打开了思路。
发展赏花旅游,关键要因地制宜,走差异化路线。只有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新鲜体验,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消除审美疲劳,打造良好口碑。在洛阳,人们能欣赏到绝色牡丹,还可以品味汉唐文化;在婺源,遍地金黄的油菜花和青砖黛瓦的徽派建筑相映成趣……将赏花与当地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深度融合,让赏花旅游成为同步体验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的“沉浸式”旅游,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重要发展路径之一。例如,一些地方近年来推出的“赏花+城市漫步”“赏花+乡村研学”等融合模式,无疑都是有价值的创新实践。
赏花旅游要在花上做好大文章,但又不应局限于花。其以花为媒,引得八方客来,却不能让人们只是“走马观花”。各地要不断加快文旅、农旅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在拓展旅游消费场景、提升游客消费体验上下功夫,并以优质服务激发消费潜能,让“风景”变“钱景”,让“颜值”变“产值”,更好助力地方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增收。
赏花旅游离不开花卉的种植和繁育,“鲜花经济”离不开花卉产业的发展,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以产促旅和以旅兴产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从更广的视野来看,除了旅游,“鲜花经济”还涉及其他众多领域。从节日礼物到特色美食再到日常用品,“鲜花经济”正绽放出勃勃生机。
我国花卉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花文化底蕴深厚,这些都是产业发展的优势。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2022年11月份联合印发的相关文件提出,到2025年,花卉业力争年销售额达到3000亿元;到2035年,力争年销售额超过7000亿元。这也意味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的市场机遇。
建设完备的花卉产业体系,要从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延长产业链、健全物流体系、完善市场体系等多个方面发力,又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花卉种业创新、强化产品质量提升。只有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才能持续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让“鲜花经济”为美好生活增色添彩。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