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金花出南山
金花茶加工。
金花茶泡茶。
秋分时节,位于十万大山南麓的南山,云蒸霞蔚、山风徐来。此时,一朵朵黄色花蕾正悄悄爬上漫山茶树的枝头。
11月至翌年3月,这些金黄色的花朵将灿烂绽放,世人称其为“金花茶”。
“采摘制茶,要选花朵半开时进行,质量最佳。”金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林坤铭,在金花茶领域深耕16年,向记者娓娓道来制茶技巧。
说话间,林坤铭已端坐茶台前,置清泉于釜中,水沸后入茶。“700毫升水,放入3张叶和3朵花即可。”凭借多年的摸索,他总结出一套成熟的金花茶冲泡法。
“金花茶是一种古老的植物,诞生于1.7亿年前的恐龙时期。与银杉、桫椤等珍稀植物齐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以前,本地人把金花茶叫作‘牛尿茶’。春夏之际,老人会拿金花茶的树叶和花朵煮水喝,当作一种降火良药。”对于金花茶的历史和功效,林坤铭如数家珍。
明代,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山茶产南方,深冬开花,红瓣黄蕊,或云亦有黄色者,山茶嫩叶炸熟水淘可食,亦可蒸晒作饮。”遗憾的是,药圣穷搜博采,毕其一生未能找到黄色山茶花。
19世纪中叶,英国探险家罗伯特·福图尼先后4次到中国寻找金黄色山茶花,无功而返;日本著名植物学家津山尚穷尽毕生精力寻找,同样空手而归,失望之余写下《幻想的黄色山茶花历险记》。
“位于防城港的潭蓬古运河,出土过一些饮茶器皿,经证实出自唐代。由此可推测,自唐代开始,这里便有饮用金花茶的习俗了。”林坤铭分析,由于十万大山位置偏远,加之古时候交通闭塞,以致金花茶“藏”在深山无人识。
直到1933年,传说中的黄色山茶花终于被植物学家左景列在十万大山南麓首次发现,轰动了整个植物学界;1965年,中国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教授,将这种珍稀植物命名为“金花茶”。
野生金花茶的分布领域很窄,据统计,防城港市拥有世界95%以上的野生金花茶资源,是全国最大的野生金花茶分布地。
早年间,因缺乏保护意识,金花茶曾被肆意砍伐,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如今人们只能寻得200多年树龄的老树。
金花茶该如何走出深山,繁育出一个产业?
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理念下,防城港市建立了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金花茶逐步恢复至18万多株。同时,该市积极引进、扶持企业,进行人工种植及产品开发,依托6.7万亩金花茶,形成了育苗、种植、科研、加工、观赏为一体,年产值超20亿元的金花茶产业。
金花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需在文化上下功夫。
“要把金花茶打造成高端茶,独特的历史背景、优良的制作工艺,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缺一不可。”林坤铭坦言,和中国传统名茶相比,金花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举办防城港市第一个金花茶南山茶会、“茶族皇后金花茶”公开课视频收录在国家图书馆……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金花茶和金花茶文化,林坤铭致力于挖掘金花茶的文化内涵。
2023年,正值金花茶发现90周年之际,金花茶制作技艺,被评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我正和部分学校联系,计划在学校开设金花茶制作技艺课程,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并加入传承弘扬的队伍中。”林坤铭说。
谈及金花茶的未来,林坤铭抬起手指向工作室墙壁悬挂的诗作——一首由其创作的《南山马》五言诗,轻声念了起来:“南山漄草翠,马儿伏草醉。马啼峡谷外,驰骋天地内。”
在他看来,金花茶好比南山马儿,虽暂居一隅,但已声名在外,相信终有一天,能够驰骋天地。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