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华夏,湖泊之间,流淌着一条哺育酒文化的河流——黄金赤水河。它是得益于气候、地形等因素的甄稀水源,更是中国酱酒“茅台”的摇篮。茅台酒历经百年,飘香世界,其中魅力离不开茅台酒厂每位员工的兢兢业业,更离不开茅台酒酿制技艺非遗传承人邹开良。作为茅台酒的灵魂人物,邹开良扎根酒厂几十年,在新中国发展的同时带领酒厂乘上改革春风,自1992年南巡起,茅台酒厂又掣画了更加宏伟的蓝图,这一切都有赖于邹开良对中国共产党当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任,因此,茅台践行了解放思想的方针,书写了拔节生长的指南。
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从一超多强转向多极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事件让我国对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影响。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近代,中国依靠人民力量逐渐站起来,为实现国家富强而积极发展生产力。但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姓“资”还是姓“社”的讨论喋喋不休,对发展前景也持迷茫态度。基于此,国家领导人在1992年春天视察南方期间发表重要谈话,对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正面回复。他强调“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作为改革开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思想解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终于得到了解答,这不仅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走上正确道路,更使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步前进。随着南巡的深入,中共中央将南方谈话内容印发为一号文件,彼时的正面回应是一颗定心丸,它的作用是让发展有了方向,工人有了力量。行书至此,邹开良合上工作日志,耳边仿佛传来阵阵收麦的声音,比以往都更富有激情,充满热诚。拿到一号文件的他激动万分,心脏被喜悦和憧憬狠狠攫住,他无时无刻不在想茅台酒厂的出口,如今豁然洞开,天光大亮——“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这个春天,终于是来了。
拿到文件的当天,邹开良回到酒厂,召集厂级领导同志学习中央一号文件,耗时整整两天只为吃透精神实质,将伙伴的思想都统一到这条线上,结合酒厂实际探索酒厂在关键节点该如何改革,如何发展。探讨至夜深人静,邹开良闭上眼睛,关于茅台酒的壮丽史诗徐徐展开,他的耳畔却还是割麦收麦的劳动号子,由远及近,那是刻在邹开良心底的声音。作为茅台酒酿制技艺非遗传承人,他和酒打了半辈子交道,却承载了一生的责任,这份担子只重不轻,要将其传承并发扬,他和茅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走下去,耳边质朴的劳动声就永远不能停歇。
综合了厂里伙伴的意见,邹开良提出了“一品为主,多品开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一厂多制,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并围绕这个战略思想提出了十二项具体目标和具体措施。这样的战略思想对于即将迈进新世纪的茅台酒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战略思想和目标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是树雄心立壮志、奋发图强的战略目标,是茅台酒厂发展的长远蓝图,是把茅台酒厂建成国家大型企业和跨国集团公司的设想规划,它将是鼓舞茅台酒业的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奋进的指南。
据茅台酒业发展史记载,1991年,茅台酒年产量突破2000吨大关,1992年,邹开良将理论付诸实践,考察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邹开良意识到股份制改造的重要意义。在发展转折期进一步走向世界,乍一看是邹开良的过人胆识,实际上是邹开良作为茅台酒厂党委书记忠于党、追随党的思考结果,在当时的环境下,邹开良大大小小进行了几十项改革,但这些政策方针更像是为秋收而提前下的春雨,为茅台酒厂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今,茅台酒在国内的地位不可撼动,邹开良功不可没,在他心里,茅台酒是举国无双的荣耀,是邹开良无法忘怀的使命,是愿为此鞠躬尽瘁一生的信仰。回溯过去,贵州茅台于2001年募资22亿在上交所上市,当年营收16.18亿。20年过去,茅台收入翻67倍以上,20年复合增速超23%。2003年起,随着国企改革及投资驱动经济高速增长,白酒行业来到新一轮上升期。
时代更迭,步移景异,20年前的积极大胆,稳步推进,致使20年后的白酒市场春潮滚滚,涛声依旧——凑近听,由远及近的劳动交响,从未停歇。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