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下旬,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大典评审委员会主持的中国非遗传统文化传承大师授聘仪式在何氏浩生(北京)国际中医药科学研究院举行,祖传“何氏通络开结术”非遗传承人何银萍女士获北京首位国家级非遗传统文化传承大师称号。出席授证仪式的领导和专家有中国ISC2000标准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兼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大典评审委员会主任总编辑赫安峰教授、副主任兼副总编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心身健康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张俊良、副主任兼副总编国家中医药局适宜办副主任贺治明。出席授证仪式的评审委员会专家有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建国大使、亚非妇女发展与权益保障促进会会长赵美玲、外交部干部司原司长刘玉和大使,一行参观考察了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何氏通络开结术代表性传承人总部,为《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大典》入典的非遗传统文化传承大师何银萍举行了授证仪式,并进行了座谈;何银萍院长详细汇报了研究院的发展历史、部分治愈疑难案例、社会公益活动的贡献情况。
赫安峰教授为获得国家级中国非遗传统文化传承大师(8级)称号“何氏通络开结术”非遗传承人何银萍女士颁发证书。
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国家战略,发扬光大中医药、民族医药传统文化,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借鉴文化传承人的智慧,汲取先进理念,针对中医药传承文化市场缺失规范性、实用性等情况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ISC2000标准评审委员会2024年4月16日ISC标评〔2024〕1号文件批准,成立了《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大典》(以下简称《大典》)编审委员会,汇编中医药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人才,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复兴,是民族传承的基本路径,其中与中医药文化的复兴关系尤为密切。中医药自古都是教育、医疗不分家,都属于文化属性,而且都是“慈济善业”、教化大众的功能为主;凸显“文化”就是突破当下大众认知的桎梏,回归本位是文化传承的属性。评审委员会结合国家非遗项目,经过评审精选具有代表性的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人入选。《大典》是历史记载见证,是弘扬中国传统中医药、民族医药的文化符号,无论是编审人员还是入选成员,都将给后代留下永久记忆档案。大典评审委员会以非遗文化传承内容引导,积极推动“三百文化工程”,宣传百位非遗传承文化大师、支持百个名大师工作室、塑造百个非遗文化传承品牌,树立良好口碑。
副主任、副总编张俊良、贺治明给通络机器人发明人、获得“通络治疗”省级传统工艺大师(6级)何银萍女士颁发授证书。
非遗传承人代表何银萍,名中医,何氏通络开结术第六代传承人,北京市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氏浩生(北京)国际中医药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四届妇女代表,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常委,海淀区妇联副主席(兼),北京市海淀区女企业家协会会长。
专家委员徐建国大使、赵美玲会长、刘玉和大使参加授证仪式。
2017年,“何氏通络开结术”被评定为北京市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起这份荣誉,何银萍很谦虚表示“都是靠老祖宗吃饭”。这份荣誉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如何打破外界对中医的误解,如何让这份技艺传承下去。何银萍说:“何为传承?传,便是传递有方,所学通透;承,则是承接在身,发扬光大。未来,我将招收更多的亲传弟子,教授更多的人掌握这门技艺,帮助更多人找回健康 ,期待更多有缘人一起传承非遗何氏通络开结术。”
刘玉和大使给何银萍女士赠送创作的美术作品。
尚在年少之际,何银萍便泡在中医典籍里,捧着一本《黄帝内经》研读。16岁时,她已能随师出诊。这样纯粹的痴迷和热爱,也催生出了何银萍对中医近乎虔诚的态度。独立行医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何银萍都在思考,如何将何氏祖传技艺与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把古老的中医与现代科技结合,赋予这个时代新的价值,是我作为传承人的任务。2017年9月,我带领团队跟海淀区的高科技团队合作,让传统的中医技术插上高科技的翅膀——现在我们的艾灸和拔罐都有了辅助的高科技仪器‘何氏易筋通经脉仪’。”研制出高科技辅助仪器之时,是她将中医和科技结合的开始,创新AI智能罐疗仪器工作机理和传统罐疗一样,达到‘5+2’的效果”。
正如北大著名文化学者楼宇烈所言:“中医的根本精神不仅与中国文化完全一致,而且最充分、最全面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理念,不仅能唤醒国人的文化认同,而且还能重塑国人的文化自信。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复兴必将有赖于中医的全面复兴,中国的复兴之路必将是中医的复兴路”。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